2015/04/05

張英哲: 男子漢 革命者 張璧坤

張英哲
男子漢   革命者   張璧坤


1940年代初時代  的  高中生張璧坤
                                                                                                                                                                   
         


張璧坤,1924年生。1946年他先考取國立台灣大學,8月又考取台灣升中國國立大學的公費生。1946年底他選擇到上海就讀國立暨南大學經濟學系1947年台灣發生228大屠殺時期他還在上海暨南大學。1947年暑假他曾短期回台灣。1948年夏天他返回台灣,10月轉學入台灣大學法學院經濟學系二年級。在這期間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台灣大學的外圍組織。1949年他活耀參加「四六學運」。19505月他開始逃亡,那時他是台灣大學經濟系四年級生,台大法學院學生自治會的副會長。1954年被逮捕。受難日: 1956926日。

(張璧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7%92%A7%E5%9D%A4)

這裡摘錄五位作者對張璧坤的描述-蔡德本、曾建元、黃玉坤楊玉輝涂炳榔楊玉輝說,張璧坤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男子漢。在摘錄他們的敘述之前先說明一下編輯要點。

張英哲的編輯前記

男子漢革命者張璧坤」這一篇是另一篇拙作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代嘉義朴子的左派青年      原標題: 懦夫蔡德本的哀嚎-蔡德本和他的著作「蕃薯仔哀歌」的一節

做為張璧坤的胞弟,我們非常感謝五位作者的辛勞。

1篇:蔡德本: 好漢玉坤(張璧坤)
蔡德本在他的著作「蕃薯仔哀歌」裡先把張璧坤描寫為一位「好漢可是之後蔡德本卻以整本著作汙衊誣衊幾位政治受難者, 並且輕佻對待政治受難者的家屬。 為此我將要寫出一篇批判性的文章:懦夫蔡德本的哀嚎

2篇:曾建元: 張璧坤小傳
做為張璧坤的胞弟,我們一方面非常感謝曾建元教授為張璧坤撰寫一篇張璧坤小傳」(參閱以下第2篇)。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指出,曾建元的「張璧坤小傳」這一篇文章裡有些缺點: 有些日期不正確,有些待考的事蹟沒有清楚註明資料來源,有些資料直接引述自蔡德本的著作「蕃薯仔哀歌」,沒有檢驗那些資料是否是正確的史料,是否符合事實,是否是蔡德本捏造的,例如所謂張璧坤的遺書而另一位作者Blurry又直接引述曾建元的著作的不正確的部分[1]

不過我們也不應過份苛責曾建元教授和其他幾位評論者(張碧江的文章提到的評論者)。他們會做出不符事實的引述或評論,部分原因是由下列的情況造成的: 因為這些評論者不容易知道,「蕃薯仔哀歌」裡的人物和故事到底有多少虛、多少實,有多少真實人物,有多少小說人物和情節,有多少幻覺,有多少事實。這些評論者從而也就更不容易知道或判斷,這本著作到底是小說或是史料,而作者寫作與出版這一本著作的動機與目的又是甚麼。而這些現象又是因為,「蕃薯仔哀歌」裡面的人物與其事蹟只有一些朴子人比較知悉瞭解。(當然,或許有外地人的研究者也知悉「蕃薯仔哀歌」裡面的一些真實人物與其事蹟的片段。)而大部分推崇、誇獎和美化蔡德本的著作的評論者都不是朴子人,這就難怪他們欠缺藉以評論這本著作的某些資訊與問題意識」。而反過來說,「蕃薯仔哀歌」這本著作是否值得這些評論者和引述者花時間認真閱讀並認真探究其虛實、探究作者寫作的動機與目的,也不無疑問。「蕃薯仔哀歌」這本著作既不是史料,也不是小說,它到底有沒有文學或史料的價值呢?
(
詳見拙作懦夫蔡德本的哀嚎」。)

蔡德本和他的著作「蕃薯仔哀歌」兩者都有一些須要加以批判的問題。批判性地檢視這些問題正是「懦夫蔡德本的哀嚎」一文的任務。

讀者可在本網誌參閱張碧江的一篇文章「蔡德本的著作「蕃薯仔哀歌」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http://medphilosoph.blogspot.tw/2015/03/blog-post.html 「懦夫蔡德本的哀嚎」一文也是要執行張碧江生前遺留的工作。

張英哲在編輯時加註的文字以(IT)表示。

============================================

1

蔡德本
好漢玉坤(張璧坤) (縮節版)

好漢玉坤」一文原載於: 蔡德本:「蕃薯仔哀歌」,遠景出版社1997年版本,頁34-3711節。

「蕃薯仔哀歌」裡的張玉坤不是小說建構的人物,而是一個真實人物,他的真名是張璧坤。而佑德就是蔡德本自己。
好漢玉坤」的縮節版的電子檔製作與編輯:張英哲。張英哲在編輯時加註的文字以(IT)表示。

(….. …..)
玉坤(張璧坤-IT)在幼稚園、小學都是佑德的上一級。他一直都是個引人注目的人物。要寫他的事,不是三言兩語講得完的。
小鎮只有一家公立幼稚園,兼收日籍與台籍小孩。每當台灣小孩被日本人欺負時,玉坤總是挺身而出,以他高大的體格,毫不畏縮地一人對付兩三人打架。小學的校際運動會時,在壓軸好戲的接力賽跑中,玉坤一出場,總是受到全校同學的喝采。稍後進入台南二中(今台南一中-IT),玉坤更成了黑帶的柔道高手,名噪一時。一言蔽之,玉坤是個群中之龍的英雄人物。
不過在二二八事件中玉坤和大部份的大學生一樣,並沒有積極的活動 (1947年二二八大屠殺時玉坤在中國上海的暨南大學就讀。IT) 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大都是已成名的菁英,或是地方上素孚眾望的人物。()尚未享有盛名地位的大學生,幾乎沒有受到損害。不過以二二八事件為轉捩點,大學生對政府感到極度的失望和憤怒,從而急速傾向反政府,轉而從共產主義中去尋找失去的希望。一年內,此傾向如燎原之火蔓延到全島,一發不可收拾。玉坤可能就是在這個時期加入共產黨的。
學生們舉行示威遊行,大聲疾呼著反政府的口號。不用說,玉坤總是走在遊行的最前頭。
政府終於決心,展開以智識份子為對象的大整肅,大量搜捕學生。這就是二二八事件翌年所發生的四六事件(或稱四六學生事件)(不是二二八事件翌年的1948年,而是1949年。IT)

大學生經此重大打擊人數銳減了一半以上。 佑德所唸的英文系學生人數由四十多名變為二十名周慎源(真人真名-IT)所唸的數學系竟只剩下一名!不過這並不意指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被捕逃亡的和失望輟學的恐怕比被捕的更多

當然玉坤是被捕的主要對象(於是他於19505月開始逃亡IT)玉坤逃離朴子後(到多處躲藏IT)
(……)
他察覺到被捕的危機早已祕密地離開宿舍躲在朴子家中特務在宿舍沒逮到他立即南下包圍他的老家當便衣特務乒乒乓乓地敲打他家正門時玉坤全身穿著黑色衣服由二樓以繩索縋到後面的屋頂按照計畫好的路線順利地逃亡成功這是玉坤第一次脫逃

玉坤逃離朴子後躲在十多公里外的近海的小村子楫子寮一年後特務們查出了他的行蹤動員了大量的的員警去包圍他的住處然而玉坤早已警覺地在那前一天離開一日之差特務們又撲了個空

玉坤離開小村後進入山區和其他的政治犯會合他們在山中有一個基地過著勉強自給自足的生活不管外面的特務是如何拼命地想抓他們他們就這樣苟且地過了兩年。(我們不計較蔡德本在此使用「苟且」這個很不適當的字詞對待政治受難者。IT)

兩年後的一天玉坤單獨一人喬裝為農夫下山到嘉義市在東市場(…..) (被逮捕了)(他於195428被逮捕IT)
(….. …..)
玉坤的綽號叫甘地。
----------------------------------------

編輯說明: 以上從『他察覺到被捕的危機早已祕密地離開宿舍躲在朴子家中….. …..在東市場(…..) (被逮捕了)』的這幾段以及在此節略的幾段敘述有些不盡符合事實而比較像是戲劇化的小說創作或為影片效果而寫的劇本但有些也不太妨礙對玉坤的正描側寫。所以在編輯時就給予部分保存
=====================
蔡德本在「蕃薯仔哀歌」的其他地方對張璧坤的描述:
『周慎源體格健壯,富於正義感,和玉坤特別投緣。』(33)
玉坤有很強的正義感』,他幼少時就常『扶弱鋤強』。(75)
玉坤極愛台灣及愛民族而去反抗腐敗的(國民黨)政府。』(216)


2

曾建元
張璧坤小傳(1924.9.5.-1955.9.26.) (節縮版)
曾建元: 張璧坤小傳(1924.9.5.-1955.9.26). 全文原載於「極光」,第83期,(2009/1/7):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8054085.html; 此文另載於: 嘉義縣政府發行: 嘉義縣文獻,第34期,20093月,頁38-40

(作者曾建元為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張璧坤小傳」縮節版的製作與編輯: 張英哲。
編輯加註的文字以(IT)表示。本文的標題裡張璧坤的受難日1955.9.26.有誤正確是1956.9.26.IT

做為張璧坤的胞弟,我們一方面非常感謝曾建元教授為張璧坤撰寫這一篇張璧坤小傳」。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指出,曾建元的「張璧坤小傳」這一篇文章裡有些缺點: 有些日期不正確,有些待考的事蹟沒有清楚註明資料來源,有些資料直接引述自蔡德本的著作「蕃薯仔哀歌」,而沒有檢驗這些資料是否是正確的史料,是否符合事實,是否是蔡德本捏造的,例如所謂張璧坤的遺書
蔡德本和「蕃薯仔哀歌」兩者都有一些須要加以批判的問題,批判這些問題正是張英哲撰寫「懦夫蔡德本的哀嚎」一文的主要工作。

張璧坤,同學稱其綽號為甘地。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今:嘉義縣朴子市)人,192495日生,自幼體格高大,每逢台灣學生受日本學生欺侮,每挺身而出,日漸萌生民族意識。朴子男子公學校、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畢,任職於東石郡役所,並受徵召入日本陸軍。19458月,日本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歸建東石郡役所,奉派至日本軍隊點收物品,並響應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支部。1946年考取國立台灣大學,8月再考取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考選升學內地專科以上學校公費生法政科,乃選擇就讀於上海國立暨南大學經濟學系。1025日,於台北市中山堂與民眾共同歡迎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來台視察。經三個月於升學內地大學公費生班受訓,於11月至暨大報到。

在暨大就學期間,思想左傾,常與暨大十四名台灣公費生至台灣旅滬同鄉會會長李偉光主持之偉光醫院處集會。194711日,上海大中學生舉行抗議美國強暴北京大學女學生沈崇暴行之遊行活動,由台灣學生擔任糾察隊作為隊伍前導。2月,台灣爆發二二八事變,暨大台灣公費生集會座談並出版壁報、演講聲討政府暴行。而由於國共內戰日益激烈,影響學生公費預算,乃有搶救教育危機之學生運動爆發。1947517日,上海國立大專院校在上海醫學院召開學生代表聯席會議,成立上海市國立學校學生聯合會,並由各校推選代表组成滬杭區國立院校搶救教育危機晉京請願聯合代表團到南京請願。暨大、復旦、同濟、交通等校相繼罷課,18日政府頒布〈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禁止10人以上請願、一切罷工、罷課與遊行示威,但當日上午,上海各校學生仍雲集暨大歡送晉京請願代表團並舉行「反内戰、反飢餓」大遊行。國民政府軍警布設五、六道防線,企圖阻止學生遊行。暨大學生排在最前列,交大殿後,當遊行隊伍到達蘇州河邊河南路天后宮橋,為軍警馬隊攔住去路,張璧坤與台灣籍暨大學生羅美行、杜長庚等一躍而上,抓住韁繩,扭轉馬頭。馬隊陣腳大亂,學生們乘機衝過防線。最後勝利到達公園。赴南京請願學生代表團,於20日於南京珠江路為軍警鎮壓,是為五二血案,上海學生乃於21日下午成立南京慘案後援會,向政府提出抗議,有中上學校七十餘所參與23日、24日總罷課。由於暨大在學運中的活躍表現,乃贏得東南民主堡壘的美譽。28日,軍警持槍進入暨大逮捕學生六十餘人,其他各校亦有學生被捕。30日,上海市學生聯合會成立,暨大當選為主席團成員。暨大、交大、復旦等校教授抗議政府逮捕學生,宣布罷教,63日成立營救被捕同學家屬聯合會。政府不得不於8日前陸續釋放被捕學生。10日,全上海市學生舉行控訴總罷課,紅五月學生運動始落幕,事後暨大有一百多位學生遭停止公費或退學處分。

1947年暑假,張璧坤返鄉與蔡德本、鄭文峰等組織朴子學生聯誼會,任副會長,並加入青雲劇社參與台語改編之曹禺《天未亮》(《日出》)、田漢《南歸》與亨利.貝拉曼(Henry Bellamann)原著、薩姆.伍德(Sam Wood)導演之電影《金石盟》(King’s Row)改編之《愛流》等戲劇於台北、嘉義、朴子各地之演出。19479月,暨大左翼社團雷社創社,張璧坤參與其間,194712月,暨大史地學系台灣公費學生徐萌山出任雷社社長。雷社主要活動為印發書刊《黎明》,組織山海工學團、讀書會、報告會,開展系科班级工作與社團活動,著名活動有號召同學到上海棚戶訪問、辦理滬西區工人夜校、到蘇南太湖、宜興從事社會調查與農民運動、發動抗議政府於19471029日於獄中殺害國立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于子三,及發動救濟失業工人和貧民的救飢救寒運動。

19484月,張璧坤參與徐萌山領導雷社串聯暨大學生參與上海學生旅杭團,至杭州春遊並於浙江大學于子三廣場公祭于子三與舉行控訴會和團結晚會等系列活動,(4)8日,參與暨大四八反迫害鬥爭,與中國國民黨籍職業學生衝突,遭到打傷,為徐萌山掩護送偉光醫院救治而免遭逮捕。下半年,台灣省政府停發公費生生活費,826日,上海特別刑事法庭對具有共黨間諜嫌疑之上海各大學學生展開大逮捕,張璧坤、徐萌山及白明三名台灣學生列名其中,張璧坤乃經地下黨安排逃離上海,於(1948)9月返回台灣並進入台大經濟系就讀。

(19489)張璧坤返台後,即應台大同班同學鄭文峰邀請,於9月參與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台大法學院支部,接受鄭文峰與葉城松領導,並協助擔任台大法學院學生自治會常務理事之葉城松辦理會務。台大訓導長鄭通和於194810月命令學生社團於12月辦理重新登記,張璧坤則協助葉城松陸續成立台灣歌謠研究會、合唱團、時事研究會、台大壁報會以及流動圖書館,並參與推動194810月反續招生運動、19492月自費生與半自費生請求補貼米貸運動、329日青年節營火聯歡晚會,和支援(1949)四六事件救援行動等活動,同時將中共地下黨黨報《光明報》按學生名冊分別郵寄,並在公共場所書寫標語。

19498月,台大法學院商業專修科畢業生王明德等多人被捕,《光明報》組織系統曝光,葉城松於10月逃亡,張璧坤乃繼葉城松,接受學工委徐懋德領導,出任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

19502月徐逃亡,於3月偷渡大陸,張璧坤改由學委會書記開南商工職業學校教師李水井領導。先後吸收省立師範學院學生自治會主席周慎源及黃嘉烈、李炎輝、張英杰、歐振隆、洪金盛、吳崇慈等人加入地下黨。同年5月李水井被捕,張璧坤(開始)逃亡。
(……)
195428日張璧坤被捕。接著葉城松、胡滄霖等人也被捕。1955年 (正確應是1954-IT) 425日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以台灣省工委會台大法學院支部葉城松等叛亂案被告,判決葉城松、張璧坤死刑。張璧坤之父張其德,以藏匿罪名判刑十年。

同年926日,(正確應是:1956926-IT)張璧坤與葉城松、胡滄霖、賴正亮、吳玉成等五人在馬場町遭到槍決。
※※



3
黃玉坤憶張璧坤
(出處: 黃玉坤先生訪問紀錄,載於: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委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執行):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二冊,台北1999,上冊,頁238)

『以前在學校時很照顧我,並常帶我去吃點心的台南二中學長張璧坤,畢業後到上海暨南大學唸書,放暑假回來台灣時會來宿舍找我。他可能在上海時就已參加組織,曾借我看《聯共黨史》。我因中文程度不好,於是他又介紹我唸其他有關社會主義的日文書,如何上肇的作品。何上肇是京都大學的教授,對馬克思主義研究很透徹,先寫了一本《貧乏物語》,又寫了一本《第二貧乏物語》,對我影響很大。我本來對社會問題沒甚麼認識,看過他的作品才知道,因而改變了我對階級的看法,導致我思想左傾。另一本矢內原忠雄的《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台灣》,讓我徹底對國民黨失望。然而這在當時不只我如此,而是很普遍的現象。


…..以當時的環境來講,凡是熱血青年與有正義感的人都會走(向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IT)這一條路。』



4

楊玉輝
台灣「四六事件」前後的暨大台灣學生 (節縮版)
張璧坤和劉碧堂是真正的革命者、男子漢

(作者楊玉輝是台灣人、1946當年同是上海暨南大學留學生)

全文原載於:「台胞之家」(20091123)
http://tailian.taiwan.cn/n1080/n1141/n2827/n2887/678892.html  (閱覽日期: 20186月4日) https://www.ptt.cc/man/MdnCNhistory/D84F/D3E2/M.1408947383.A.AE7.html  (最後閱覽日期: 20183月31日)                                 ; 

本縮節版的製作與編輯:張英哲。編輯加註的文字以(IT)表示。

194612月初,上海暨南大學迎來了14位台灣學生。他們是在台灣考上台灣升學內地專科以上學校公費生後分配到暨南大學的。當時考上公費生的共有一百名,全部分配到北大、復旦、武大、浙大、廈大等著名國立大學。但到了19494月,仍在暨大念書的只剩下5名同學,其他同學大都因參加學生運動,而且已完全暴露,先後不得不離開學校。杜長庚、許夢雄(徐萌山)、羅美行(白明)離校後到了解放區,而其他離校的同學大都於1948年就回到台灣。

(1948年暑期張璧坤回台灣,10月轉學就讀台灣大學法學院經濟學系二年級。IT)

回台6位同學中我最懷念張璧坤和劉碧堂。他們二位均係台灣南部嘉義縣樸子鎮(:朴子市-IT)人,是真正的革命者、男子漢。張璧坤身材魁梧,疾惡如仇。他在暨大學生運動中曾痛打破壞、干擾學生運動的特務頭子田某,特務們恨他入骨。由於這些特務很有可能轉入台灣,所以當我們得知張璧坤將返台時,大家都極力勸他到解放區去,不要回台灣。但是他明知特務們會報復,卻斬釘截鐵地說,幹革命就要在自己的家鄉。

張璧坤(1948年暑期)回台後,轉學入台灣大學,並參加地下黨。1949年張璧坤因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學生大遊行而被追捕,被迫離開台灣大學,返回家鄉。1950年國民黨政府公開通緝張璧坤。[2]

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張璧坤堅持鬥爭四年,直到195428日被特務逮捕,並於1956926日被槍決。犧牲時年32歲。(IT)
( ….. ….. ….. )
劉碧堂也同於1948年回台灣並轉學到台灣大學。他於1950年被逮捕,被判處12年徒刑,不幸在監獄裡病逝。
※※
 

5

涂炳榔口述歷史(YouTube, 2016/3/26) (涂炳榔也是政治受難者)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uv6AzDpv8&feature=youtu.be , (登網日期: 2023/3/26)

文字摘製: 張英哲

涂炳榔提述張璧坤的時段:

00:26  (涂炳榔)因為牽涉「民主自治同盟/張璧坤」案而被判刑。

17:49  四六事件(1949年四六事件)後的那一年(1950)的暑假,涂炳榔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因為參加張璧坤主持的讀書會,討論時局,青年出路,閱讀左派書籍,例如「唯物辯證論」、「新民主主義」等等這些著作,後來這些著作被列為禁書,因而被逮補。……以前那些書,以及茅盾、魯迅的著作都是可以公開閱讀的。

19:04  張璧坤很會讀書,他讀台灣大學(經濟系)。他有一個綽號叫印度甘地。

23:07 大學放暑假時我們一些學生回朴子時常去張璧坤那裡,公開談論時事。

 

 註解



[1]  Blurry (今生今世): 1946-滯留在大陸的國民黨公派生   https://www.ptt.cc/man/MdnCNhistory/D84F/D3E2/M.1408947260.A.B4C.html; https://www.ptt.cc/man/MdnCNhistory/D84F/D3E2/index.html; 1946-台灣到中國大學就讀的學生 (張璧坤和劉碧堂的故事在11) https://www.ptt.cc/man/MdnCNhistory/D84F/D3E2/index.html

[2] 參閱 蔡漢勳2010/09/17):1951917日軍方公布「匪諜」檢舉及自首辦法原載於: http://pnn.pts.org.tw/main/2010/09/17/1951%E5%B9%B49%E6%9C%8817%E6%97%A5-%E8%BB%8D%E6%96%B9%E5%85%AC%E5%B8%83%E3%80%8C%E5%8C%AA%E8%AB%9C%E3%80%8D%E6%AA%A2%E8%88%89%E5%8F%8A%E8%87%AA%E9%A6%96%E8%BE%A6%E6%B3%95/ ;
陳小奇的世界: http://oddy3825.blogspot.com/2016/09/1951917.html-IT